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,因为秋季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较大、冷暖变化极不规律,从而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,周围血管阻力增大,血压升高,也促进了血栓的形成。
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,影响心脏血液的供应,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。
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,在秋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。
秋天容易突发的4种心脑血管疾病
心梗
有七成的心梗是发作于天气转冷的换季时,现在正是初秋,天气忽冷忽热,早晚温差大,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变脆,血流变缓,使得血管壁外周压力增大,诱发心梗。
脑卒中
一场秋雨一场寒,入秋后,气温不断下降,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,血管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然收缩,血压也会升高。
这就会增加血管破裂或者阻塞的风险,而原来就患有三高的人群,本身的血脂比较粘稠,更加容易患上脑卒中。
心力衰竭
警惕入秋后的“金牌杀手”——心力衰竭。为什么这么说?
因为秋天转凉之后,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外出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冷空气刺激了皮肤,再加上人受凉免疫力下降,难以抵御寒冷,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等,比如咳嗽或者支气管炎,这些都容易让心脑血管患者诱发心力衰竭。
冠心病
初秋有时天气会比较闷热,身体大量出汗,体内水分流失,血液的粘稠度就会上升,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。
警惕疾病发作的早期信号!
心脑血管疾病虽然发病快,但在发病之前也有一个过程,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预兆。
如果了解这些先兆,在秋季生活中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会大大减少危害,有效地控制住疾病的发生。
据调查发现,患者中约70%人群都出现一下这些先兆:
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;
暂时性看不清、舌根发硬或说话不清;
一侧肢体突然麻木、乏力、活动困难;
精神疲乏,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;
情绪无法控制,智力减退;
无原因的疲惫、嗜睡等。
若发现上述先兆症状,应及时诊治。
要降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必须早预防,尽可能早期发现,早期诊治,避免病情加重。
做好以下3点,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!
及时增减衣物,注意保暖
秋天气温突然下降,早晚室外较凉,会造成血管收缩,血粘度增高,容易诱发心绞痛。
因此,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,由于身体机能不断下降,抵抗力也在下降,对于气温的变化,中老年人要记得及时增减衣物,及时保暖。
避免晨练,最好在上午10点或下午为宜
早上到中午这段时间是心脑血管疾病一天中发病的高峰期。
因为早上人们的交感神经兴奋,肾上腺素分泌增多,太早起床锻炼,冷空气会刺激血管收缩,进一步加强了发病的可能,建议可以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锻炼,每天30~60分钟左右,不宜剧烈。
控制血压
血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,初秋开始昼夜温差有变化,导致血压波动,因此平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,可以多测量血压,保持心态,注意运动。
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,除了要注意以上3点,还有一些健康小建议:
清淡饮食
合理饮食搭配,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。
劳逸结合
每工作一段时间要适当放松一下,给自己身体一个缓冲的时间。
睡眠充足
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,不要通宵熬夜。
心态平和
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情绪有大的波动。